【https://www.ytyaosen.cn--上海】

篇一:许鞍华《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中秋时节望月怀人盼团圆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届上海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同时也是许鞍华的最新作品最终以《明月几时有》为名,其意不言自明。

《明月几时有》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传奇女性“方姑”方兰(周迅饰演)和她男友李锦荣(霍建华饰演)、游击队长刘黑仔(彭于晏饰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与敌人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和以往同类型的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明月几时有》没有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将其打造成某一个人的热血励志传奇,而是试图去凸显一群平凡的小人物面对国仇家恨时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即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的视死如归与深明大义。这些人里,不仅有方姑、李锦荣这样的思想原本就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有刘黑仔这样身手了得、智勇双全的游击队长,也有年轻貌美、摩登时尚的旧时香港名媛和朴实无华、单纯勤劳的农家少男少女,甚至还有大字不识几个,平日里精明算计,关键时刻能舍身取义的市井老妇——方姑之母……这些人的原型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寂寂无名之辈,即便是方姑,她的名字与英雄事迹知道者也不多,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湮没在历史洪流之中的平凡小人物们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不懈抗争,最终才赢得了香港的抗战胜利。

许鞍华《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想必是出于对历史上那些无名英雄的无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许鞍华集结了众多当红巨星、骨灰级戏骨及众多圈内好戏之人共同倾力打造这部《明月几时有》,光金像影后就有周迅、鲍起静、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倾力加盟,其阵容之豪华,演技之保障,堪称香港抗日版的《黄金时代》!不过其剧情却远没有《黄金时代》那般晦涩难懂,所以看这么一出《明月几时有》,你会较为惊奇地发现,这可能是你看过地最具有文艺范儿的抗日题材电影,不过在民国时期的香港的市井烟火气息的映衬下,非但一点都不闷,相反还会不时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另外,由于周迅与霍建华合作的清宫大戏《如懿传》年底才播,而如今二人先在《明月几时有》中以“乱世情侣”的身份示人,再加上片中周迅与彭于晏也有一些感情戏,故而令人不得不好奇此片中周迅到底情归何处。至于答案,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从电影中去寻找,在此就不剧透了,不过可以透露的一点是:对于周迅饰演的方姑而言,霍建华饰演的李锦荣以及彭于晏饰演刘黑仔是她生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男人,两人一文一武,完全不同类型,但都足以令方姑倍感“曾经沧海难为水”。片中所有感情戏处理的都较为含蓄,但如果可以穿越银幕私下问方姑最后一个问题的话,相信她的回答会是:爱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二:许鞍华《明月几时有》观后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了,个人的观点,在电影中念一首古词的感觉或许要比念一篇现代文章好一些。

市场是繁荣,也是浮躁,在这种大环境下就连偏向艺术片的导演都忍不住跃跃欲试地冒险。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虽然获奖众多,但可惜的是丧失了一个向大众介绍萧红以及那个时代的大好机会。成功的文艺片大概有三种,第一种得到同行圈内人的推崇。第二种既得到圈内人肯定又能获得大众的喜爱。第三种可以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障碍,让所有具有观赏水平的人都能了解电影想要传达的核心。可惜的是《黄金时代》大概是第一种。

这次,被当做香港回归20年的献礼片《明月几时有》同样也是许鞍华的一次大胆尝试。 喜欢许鞍华的观众们会轻易地在电影中找到那些熟悉的元素。导演的确让主旋律的表达找到了另一种视角。但是电影呈现的结果,人人共睹,完成度好像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打个比方,如果说《黄金时代》是导演百分百的任性,那么在一种目的下,《明月几时有》有一半的任性,另一半却显得有些自暴自弃。

为什么要说是自暴自弃呢,还是那个原因,这部电影的某种目的性。刘黑仔可以用一把手枪瞬间打死一票日军并且可以毫发无损地逃脱。刘黑仔和方兰在明显用特效做出的红色弹雨中可以完美脱身。也包括主人公们的受害者形象,一旦在许鞍华的电影中透露出用意明显且戏剧性强的镜头,那么导演那种极具生活感的叙事优势反过来便似乎成了一种阻碍。这时候,我们便看出来了许鞍华的任性,在我看来或许也是对某种目的性的另类反抗。这种妥协与反抗共存的状态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觉。

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容我再意淫一下,如果不考虑某种目的,这部电影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格局缩小再缩小,丢掉野心,叙事专注在受访人的视角周围。回到《桃姐》, 回到 《天水围的日与夜》, 去掉众多大牌明星,消除口音不统一、表演风格不搭、开挂的英雄光环、汉语与日语无障碍沟通等尴尬问题, 把小人物还原得更加彻底,把故事浓缩、提纯,以小写大。这不正是许鞍华的拿手绝活吗?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是一篇命题作文。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本文来源:https://www.ytyaosen.cn/geshenggaokao/4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