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tyaosen.cn--四川】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宏伟蓝图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站在“两个 一 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在历届省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科学描绘富有时代精神、彰显四川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的发展蓝图。

航拍成都天府大道及位于其两侧的天府软件园。王正伟摄(视觉四川)

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作出的战略谋划,必将激励全省上下共同为之奋斗,一步一步把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美好愿景

一个愿景

展望未来发展

我们要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美好愿景凝聚奋进力量

美丽

●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与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

繁荣

●就是要推动经济繁荣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充分释放创新创造内生动能,展现百业竞发之兴、万商云集之盛,形成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蓬勃发展局面

和谐

●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其居、畅其行、乐其业、授其教、医其病、养其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充分彰显四川安居乐业之幸、政通人和之福,让人们日子美、心气顺,生活越来越安逸

奋斗目标

两个跨越

今后五年

我们要始终不渝朝着“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决胜全面小康

是必须如期完成的首要任务

既要重视平均数大多数,又要重视极少数

做到领域、人口、区域全面覆盖,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而继续推动“五位一体”建设全面进步

沿着这条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建设经济强省

是决定四川未来前途的历史使命

必须推动全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区域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做到经济总量大、经济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

实现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打下决定性基础

关键之举

三大发展战略

今后五年

我们要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路径选择

是推动四川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宏伟蓝图的关键之举

A

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

必须坚持

把多点多极支撑发展作为激发区域内在活力、增强四川经济实力的重大抓手,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多点多极共兴、同步全面小康的发展局面,打造引领西部、面向全国的核心增长区域。

1 强化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2 打造各具特色和支撑的区域经济板块

3 持续做大市州经济梯队、夯实县域底部基础

B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必须坚持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更加注重发挥信息化的聚合、叠加、倍增效应,促进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经济区与城市群发展有机交融,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现代城乡形态。

1 着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 着力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城镇体系

3 着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城乡形态

C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

必须坚持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把创新驱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以科技创新带动理论、产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文化等全面创新,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1 突出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

2 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

3 用好创新人才“第一资源”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4.2万亿元

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努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面开发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质量再上新台阶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更加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整体形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森林覆盖率达到40%主体功能区布局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基本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文化繁荣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彰显中国气派、富集巴蜀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本文来源:https://www.ytyaosen.cn/geshenggaokao/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