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tyaosen.cn--山东】

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凝聚奋斗力量。下面是思而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1】

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落实好中央对山东工作的指示要求,关键是要抓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只有把新旧动能转换当作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努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才能为山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坚决打好转调攻坚战,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根本要求。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新旧发展动能不断迭代更替的过程。新常态下,这种因应资源禀赋、成本因素、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动能转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天的山东,已经跨入经济转型升级新征程,新旧动能转换不好,走在前列、由大到强就是一句空话。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发展,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强调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作出加快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可谓正当其时。深刻认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意义,高标准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先试规划,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来推动,必将为山东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实现山东发展的凤凰涅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抓手。作为传统工业大省,打开山东轻工、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的“金矿”,“钥匙”就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里;破解山东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等难题,出路也都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动能培育打造,使旧的行业产业与新的技术、模式、业态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倍增效应,切实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讲,形成一种更为强劲充沛的动能体系,目的就是要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充分用好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具体抓手,牢牢把握山东新老产业交替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四新”促“四化”,推动形成山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双动能、双引擎,我们必将塑造一个更高质量和效率的供给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大文章,尤需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需要付出长期努力。从更高层次上统筹协调,保持工作思路的连续性、可行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省委在部署工作方案时,强调新旧动能转换具有统领性,要以重大项目作为支撑,加快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项目库”,要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合点、契合点,采取工程的办法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科学务实编制规划,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精准把脉,提出有特色、可操作、能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和信心,以对党中央负责、对山东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心,绘就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稳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创新体制机制,敢于善于先行先试,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共同把统领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做好。

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大文章,要拿出浴火重生的决心和勇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狠抓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是对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化解过剩产能、去杠杆,为新动能成长扫清障碍,没有领导经济工作的高超专业化能力不行;探索与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现状最为契合的新产业、新模式,科学的态度、良好精神状态必不可少。面对动能转换紧迫任务,认识越早,决心越大,行动越坚决,付出的代价就越小,就越能赢得主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拼搏奋斗、开拓创新、不服输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攻坚克难,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出实招下功夫打头阵,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就一定能加快释放新旧动能转换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山东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

【学习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根本是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这些年来,我们始终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比重持续增长,居民收入跑赢了GDP,精准扶贫成效显著,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踏上新的征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短板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破解民生热点难点痛点,既是百姓受益的过程,也是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民生,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断提高人民福祉,一项关键任务就是回应民生诉求、加强民生保障。过去谈民生,往往停留在有饭吃、有学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层面,而如今,民生更多意味着收入的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优质便捷,意味着起跑线上的教育公平,更加优美洁净的生态环境。不断衍生变化的民生新诉求,为全面小康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小康全面不全面,最终的检验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只有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才能得到人民认同。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人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的民生难题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就在农村贫困人口。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精准是脱贫攻坚的生命线。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下一番绣花功夫”的要求,针对我省贫困人口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精细操作。要做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人民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于口头,止步于思想,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只有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深化改革就抓住什么、政策举措就推进什么,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保、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点一滴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往往就体现在这一个个民生“小”坐标中。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将民生的庄严承诺一件件做实,将民生的举措一项项夯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就一定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更加丰厚而殷实,向党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的民生答卷。

本文来源:https://www.ytyaosen.cn/geshenggaokao/3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