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tyaosen.cn--专业排名】

当教育焦虑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心态,当名目繁多的家长群在纠结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时,有一个家长群给自己起了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蜗牛群”。这个群每天讨论的不是摇号、成绩、辅导班,而是孩子的情绪管理、社会化和健全人格,并且,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同步进行,家长不是靠权威压迫孩子做什么,而是首先反思解决自己的问题,再以同学的身份教孩子做负责的人,合作的人,幸福的人。

“蜗牛孩子”的背后

可能是“蜗牛家长”

乔影今年四十,理应不惑,然而她对记者说“我还没长大”。原来在常人甚至亲人眼里,她一直内向得让人头疼,不愿意或没办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从小到大,别人觉得我难处,我觉得外界没法理解我,我孤立无援,打算一辈子就这样得过且过,然而命运给了我一个同样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孩子,我必须赶快长大”。

十年前小天呱呱落地,和乔影一样是“难养型”,上学后因为不能管理情绪,打架扔东西出走打老师,熬到三年级,乔影已经上百次被喊到学校,四年级更是面对“家长陪读”的窘境,心理压力到达顶点。这时候,她遇到了若兰。

若兰是一位心理咨询师,长期在电台做青少年心理辅导节目。她告诉记者,“做久了就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长的问题。孩子们经常对我说:‘老师你教我的方法真好,可是我爸妈不知道,我在家里用不起来。’我就想从孩子中走出来,给家长做情商教育。”她针对“蜗牛孩子”创办了情商课堂,针对孩子父母建立交流微信群“牵一只蜗牛散步”,很快500人的上限就满了。

什么是“蜗牛孩子”?若兰说,“蜗牛孩子”并不一定是生活、学习慢,也包括有情绪、性格等方面问题的孩子。好孩子都是相似的,“蜗牛孩子”各有各的不同,简言之就是不会自我管理、难以融入社会秩序的孩子。

乔影带小天去拜访若兰,若兰看到一对在焦虑和压抑中煎熬、困惑的母子。确实,乔影尝试过无数种教育方法,有时好像有点效果,有时又退回原点,甚至比以前更差。问题在哪里?

“问题是她没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若兰说。

现在,乔影回头看,感触太深:“我工作了没长大,结婚了没长大,生孩子了也没长大。自卑却又特别想要完美,想改变却又漫无头绪。小天也是如此,自我要求特别高,实际能力又不尽如人意。我们就像两个病人,遇到若兰老师就像找到了医生。现在,我不再一味要求小天,更多的是要求自己,我俩一起学习情绪管理,学习发掘自己的内驱力。小天现在成绩在班上排名前15,我很满意,因为这不是我逼出来的。关键是小天对自己也满意,他看到了自负其责的能力,原来困扰他的情绪控制问题也几乎解决了。那些还在育儿中苦苦挣扎的父母,甚至孩子第一名还在焦虑,应该说,都没有触及亲子教育的核心——自我教育。”

若兰说,教育的前提是爱,爱的前提是发现闪光点;很多孩子不服管教是因为对方总是对他不满,动辄批评,理由总是:为孩子好!有个孩子来上情商课时各种捣蛋,对批评完全不在乎,我们就专门上了一课,说说每个人的优点。轮到他时,同学们都觉得他没优点,他自己也说没有。老师却指出他这样那样的优点,同学们被带动起来,做了很多补充。那孩子后来进步很快,他之前的各种捣蛋其实只是个抵御不满的壳。

和孩子并肩前行

才是更美的风景

“蜗牛群”运行了几年,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虽说知易行难,尤其是成年人,但整体看,家长们正在群体的裹挟中螺旋式上升。

佳佳妈在群里求救:娃学习拖拉,我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快快快”,吃饭要快,穿衣要快,写作业要快。为了快,我得帮娃穿衣喂饭赶作业。群里老师说,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帮他做,他怎么能快起来?旁人说:不好意思,我们都有类似的毛病。

心萃妈也意识到过去的教育方式给了孩子太多的负面影响,“经常把外界给自己的负能量转嫁到孩子身上。我让孩子去上心理辅导课,就是为了增强他的‘免疫力’。现在我批评他,他能区别什么是他的问题,什么是我的情绪了。”

乔影的变化让家人吃惊——过去大年初一面对父母说不出“新年好”,现在能自如地公开演讲了。她把与儿子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过程记录下来,发在群里,很多人点赞。“小天第一次去上情商课就和同学大打出手,把若兰都惊住了。老师说他自我要求过高,又压抑自己的天性,再加上我的强制性教育,他压力越积越多,每次爆发都当量惊人。我觉得老师说得在理,赶紧改弦易辙。现在,我和小天都认为应该为各自的情绪负责,彼此鼓励,相互提醒:遇到问题先平静下来,再寻找解决方法。蓬生麻中,不扶则直,行大于言,的确如此。”

令小波妈幡然醒悟的是儿子。

丈夫突然离世让她无法接受,“最亲的家人都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我”,儿子小小的心灵也长期深陷在抑郁中。一天她带儿子去超市,没有一块钱硬币,附近的收银点又不肯换钱,用不了超市推车,她瞬间爆发了。儿子安慰她:“妈妈别急,想想情商课老师教的‘平理谢’(平静理解感谢)。我来想办法,你别到处跑哦。”儿子到其他地方换了硬币快乐地回来了。看着本应被呵护的孩子反过来呵护她,小波妈突然醒悟,从此和儿子组成“学习二人组”,走入了自我教育、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

群里家长还把别人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镜子。乔影这样说她的好友阿毛:“阿毛看女儿瑶瑶什么都不对。瑶瑶不爱看书阿毛焦虑,我说每个孩子的敏感期不一样。瑶瑶爱上看书阿毛又焦虑:为什么只盯着一本看?我说因为她在进行深度理解。瑶瑶不爱讲话阿毛焦虑,我说爱思考的孩子往往内向。瑶瑶讲话头头是道阿毛又焦虑,我说逻辑思维强口才好,难道不是好事?同样一件事,有人看到积极的一面,有人却总看到消极的一面,会不会是自己存在某些人格缺陷?”

若兰说,情商课里不仅有大小“蜗牛”,还有不少“对自己满意”的家长,因为早早意识到情商教育对孩子的人生比分数更重要,而把孩子带来学习。

自我教育的种子

蒲公英一般散落

情商可以学习也需要学习。

“我姐以前觉得不用学。”乔影说,“姐姐从小到大集万千宠爱,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姐说她天生情商高,生了个娃更是乖巧可人。然而她一碰上小天就炸毛,其实她在生活工作中习惯了遇到难题绕道走。有一次姐和小天又吵起来,放在过去小天会闹上几小时,但这次很快平静下来。姐被打动了,说:姨妈刚才激动了,对不起。小天说:别说对不起,我们只是意见不一致,一时没能相互理解而已。姐一下子懵了。”乔影姐姐马上要求进群学习,说自己娃“言听计从”的背后也许是家长的独断专行。她告诉记者,“现在我跟丫头谈学习不再下命令,看到她玩ipad先想想自己能不能放下手机。丫头说我像她的同学闺蜜,有些话她很愿意接受。”

“蜗牛群”里,若兰在自愿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出“主题打卡”,就是在一段时间里每天签到,讲述自己和孩子的行为,促进积极的思维方式。

比如“幸福打卡”,分享生活中的小幸福:“老公做了一顿早饭”“满头大汗时陌生人递来一张面巾纸”“出差了,婆婆替我照看孩子”……过去无视或习以为常的事每天记下来发现都挺暖心。“分享自己的小幸福时,重温了一遍幸福;聆听别人的小幸福时,感觉被周围的善意和美好包围;对身边人表示感谢,回报他们的善意和爱意,周围的气氛一天天变得柔和起来。”乔影说。

“情绪打卡”更火,因为幸福要去发现、去寻找、去感悟,而情绪事件是不请自来。大家发现,遇到事件,看法不同,结果不同。调整情绪状态,能够改善工作生活中的际遇。亮亮妈原先看不惯爱人的一些行为,经常发火,还迁怒于孩子,打卡后她觉得是自己“斤斤计较”,而一旦她不斤斤计较,爱人反倒乐意听听她的意见,孩子也不再“遭殃”。

孩子可塑性强,变化更明显。小天成了同学们的心理咨询师,在晨会课上连讲三周心理知识,还很老练地请同学上来做演示。他拿一个饭盒包,请两个同学从两边观察,发表各自看法,教他们当发生意见冲突时,尝试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他回来跟我讲到两个做演示的孩子说‘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想法’时,我突然特别感动:我们不应该命令他们做个好孩子,而是要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做个好孩子。”乔影的眼眶湿润了。

更可贵的是

爸爸们也在改变

最近群里来了位新人,是个爸爸,大家一阵欢呼:“群里爸爸越来越多啦!”俗话说“带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往往落在母亲肩上。“蜗牛群”里情商课上,绝大多数都是妈妈。“现在群里叽叽喳喳的妈妈们越来越频繁地提到另一半,这是一个积极的指向”,若兰说。

芸是个女强人。她说:“儿子读一二年级时,有问题我都瞒着他爸爸,觉得自己能处理,也怕爸爸骂儿子。直到有一天我俩吵架,我数落他对儿子不闻不问。他说:你还知道鑫鑫是我儿子啊!你做决定问过我没有?后来,儿子遇事我都告诉他,慢慢地,他发现教育没那么简单,父亲不能大撒把。前不久,老师又告状,我收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又闯祸了!转发他爸爸,爸爸回复:不要着急,先问问鑫鑫,他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回家问儿子,果然老师说的只是事情的一方面。有他爸爸分担,我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问题。”

乔影的丈夫跟着母子俩走进了情商课堂。“他爸爸以前只顾挣钱,而且不知道怎么跟小天玩,小天对他基本是怕。我无数次说孩子教育不能没有父亲,没用。上了几次情商课,我再跟他谈父亲的角色,他就听进去了,现在每天陪儿子看两集‘小猪佩奇’,一个月下来,两人变得亲密无间。我认为现在我们仨的状态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小天,这个内心逐渐强大的四年级小学生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老师就像蒲公英一样,把种子播撒到四方,不见得每颗种子都会发芽,但只要有一颗发芽,它的种子就会播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我也想做一颗种子。”

本文来源:https://www.ytyaosen.cn/gaokaozhuanye/36007/